前景不错,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眼镜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目前,**眼镜零售门店有6万个左右,眼镜零售企业1.2万家左右,年销售总额560亿元左右,再加上市场终端销售约50亿元,电商销售约60亿元,那么,整个眼镜零售市场的年销售额应该在670亿元以上。其中,眼镜电商仅占总销售额的9%左右。
首先,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电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国内消费者对眼镜需求的现状。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电商和传统眼镜零售企业加在一起,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便捷配镜服务的需求,眼镜消费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
其次,电商对传统眼镜零售企业的冲击并非来自于市场份额的抢夺。相反,从更深一层的含义来讲,互联网的传播还有可能加快了消费者对眼镜的认知,使得眼镜消费更加活跃起来。此外,我们还能从中看出,电商模式在未来的市场中潜力巨大。
**,互联网对于传统眼镜零售企业**的影响,来源于产品价格的透明。压低产品利润,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这些做法才是真正触动实体零售企业神经的关键点。
挺好。跨境电商对经营者的要求可谓是非常之高,但跨境电商行业里,并没有那么多复合型人才。例如,数据显示,***的眼镜行业正处在增长时期,2021-2025年间,眼镜市场预计将以7.9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首先,我把眼镜产品分为两类,一类为标品,一类是非标品。
标品以太阳镜,隐形眼镜为代表,也包括一些衍生品,镜布镜盒等等,**的特点是不需要二次加工。
非标品就是光学镜或者称近视镜,也包括近视太阳镜,**的特点是需要验光配镜进行二次加工。
下面主要的分析都是针对非标品,就是近视镜来进行展开。
眼镜是一个半医半商的行业,可以对一副眼镜进行拆解,简单地说,医对应镜片,指的是我们人眼的光学参数,需要验光来确定度数,瞳距等等指标,我们大家一说验光都倾向于去医院,这种行为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商指的是镜架,对应镜架款式,外观颜色,潮流搭配,在媒体上大作广告的,请明星代言的,绝大部分都是镜架的厂家或品牌商。
对近视的朋友,配一副每天都要使用的眼镜(在此不讨论只在特定场合使用一会儿的眼镜:如老花镜,近视太阳镜),最基础的需求只有一点,那就是舒服。这其中包括两点,一是验光度数准确,镜片装配好后,戴在脸上看着舒服,不晕,不累。二是镜架佩戴在脸上感觉舒服,镜腿不勒,鼻托不硌,佩戴舒适,转头不掉。其他的因素都在次要的考虑范畴,比如样式,品牌,价格等等,我相信没人会为了品牌或者款式配一副自己天天戴着不舒服的眼镜。
基于上述的两点,我非常同意大家的说法,眼镜是一个非常依赖线下的行业,无论是验光,配镜,还是镜架的试戴,都是没办法完全搬到互联网上的。有朋友说知道自己的度数,可以直接在网上配,这样当然可以,但你是怎么知道自己度数的呢?知道度数的这个行为(验光)只能发生**下。如果今后科技发展,使用一个摄像头或手机或其他可穿戴设备就能进行远程或自动的验光,那将给这个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另外,一副镜架戴在自己的脸上是不是舒服,大小是不是合适,只有将镜架真实佩戴在自己脸上才能感觉到,有人能从图片上看出来这个材质的软硬么?有人能保证模特戴着这幅镜架好看,我自己戴上就一定好看么?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2014年国内眼镜业零售额约600亿元(所有眼镜产品,包括我上面说的标品和非标品),其中电商零售额接近100亿元,只占其中的六分之一,在**销售非常普及,双十一销售额屡创新高的当下,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比例。
如果题主指的眼镜电商是狭义的,或者说就是天猫淘宝卖眼镜的,看到这就可以了,我明确地告诉你,这块没有前景,**的障碍就是眼镜业的核心环节(验光/配镜/试戴)脱离不开线下。如果题主指的可以扩展,迎合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战略,那么请看我继续分析。
再看一组**数据,2014年据**教育部、卫计委**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率超过25%,初中生近视率达到70%,高中生近视率达到85%,全国现有近视人口接近4亿,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已居世界**位。这是让我这个自诩为视光行业从业者的人感到非常心痛的一组数据。但冷静下来,分析一下数据,我们可以看出,4亿人口,600亿元销售额,大家还都抱怨眼镜是暴利,这不合理啊,原因在于更换频次低,非常低。(吐槽:就因为频次低这一点,我先后被两家风投拒绝)根据我们的了解,人均更换眼镜的频次为2-3年,也就是说保守来看一年只有1亿人更换眼镜。那么平均下来一副眼镜600元,我个人认为还算合理。**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也是支撑这个行业的根本,那就是配眼镜是刚需,当你觉得眼前模糊的时候,无论是隐形还是框架眼镜,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你一定要配一副让自己能够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眼镜。
一方面是技术创新:包括材料创新、技术创新和配镜技术的创新,但是这是上游企业做的,而且很难取得突破,挑战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是商业业态的创新,这个适合上中下所有企业。简单说就是经营模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升级。一,打造流量。打造自己的内容平台或是生态平台。逐步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为产品和线下店赋能。二,打造品牌。内容平台不断进行有价值的输出,这个过程已经是在塑造品牌,已经在不断的感染客户,教育客户,再加上优质的产品和优势的服务,那么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三,差异化营销。现在的视力健康行业不管是招商加盟还是线下实体店。还是逃脱不了同质化的模式。还是同样的会议营销的招商加盟,还是地推**海报的获客方式。几十年的老配方,还是小时候的味道。这是一种很低级、很愚蠢的营销方式。在移动互联网,移动社交趋势的今天,和时代的发展渐行渐远,完全没有把握到时代发展的红利。差异化是保证在竞争中能脱颖而出的有效策略。差异化可以是技术的差异,产品的差异,服务的差异,品牌的差异,营销方式(获客方式)的差异。技术和产品的差异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本质差异,大家的技术和产品都一样,甚至产品是完全一样的,都来自于同一个供应商,毕竟上游企业就那么几个。更多企业能做的就是在软实力方面下功夫。
1、眼镜店暴利吗?这是外界一直传言的,单从毛利润来说,确实很高,但扣除各种成本的净利润,才是真正赚到的钱,其实没那么高。开眼镜店能赚钱,但绝不是利润那么高,那么容易的。2、眼镜行业好吗?非常肯定的说,行业前景很好。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一直很高,近视眼镜市场庞大;人口老龄化加剧,老花镜市场越来越大;居民收入水平升高,购买力加大,对眼镜要求增多,美观、功能、品质都有要求,各种太阳镜、VR眼镜、智能眼镜层出不穷,前景是很光明的。3、开眼镜店风险大吗?风险是肯定有的,不论是自己开还是加盟店都有。眼镜本身特点,一是低频消费,更换频率低;二是服务性、定制性比较强。这就导致眼镜店的客户没那么多,很难摆脱实体店,成本无法大幅降低。除此之外,电商崛起、同行竞争、视力保健出现等都有影响。4、自己开还是加盟?都可以,有经验、有渠道的可以自己开,轻车熟路,能省点钱;缺乏这些的外行,倾向于加盟店,平台会分享资源、提供帮助,更省心更安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不论如何,开店都需谨慎。总结一下,对眼镜行业一定要自己主动去了解、学习,做出理性判断,不可听信传言。开眼镜店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了解更多可以追问或留言。